阅读历史 |

第11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他把几人带进里屋,“你们坐会儿,我去叫我外婆。”

没一会儿,他扶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回来,用方言跟她说了句什么,老婆婆抬起略显浑浊的眸子,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,随即点了点头。

“你们问吧。”年轻人说,“我外婆知道一些。”

老婆婆告诉他们,这栋房子是50年代建成的,关于这房子的故事,还有点传奇。据说是老婆婆丈夫的父亲,有次去赶集遇到下雨,便在路边找了块石头躲雨,躲雨时闲着无聊,就用镰刀剐蹭石头上的青苔,谁知竟从石头洞里挖出了一桶金子。

而这桶金子,据说是斗地主时期,有户地主家逃跑时慌忙藏进去的,许多年没被人发现。到了老一辈手上后,就用这桶金子建了这栋当时全村最好的房子,即便过了那么多年,经历了很多次修缮,依旧能见当初的壮观。

老婆婆不会说普通话,听不懂的地方就由他外孙翻译,最后还带着他们在家里逛了一圈。

房子的大致构成类似四合院,中间是堂屋,供奉着神龛,两边是偏房,通常用来做客厅和卧室,主屋两侧还有耳房,牲畜圈等……外墙是石头,内部结构则更多用的是木材,昨晚下过大雨,但院里一点积水都没有,说明排水功能也很优异。

那个年代就能建成这样,靠得就是建筑师傅的智慧与经验吧。

可惜找不到当时的人了,也没有图纸可以供他们分析,他们只能根据看到的东西自己琢磨。

从房子里出来,宋明璟问钟渝:“感觉怎么样?”

“唔……”钟渝顿了顿,说:“很传奇。”无论是老一辈躲雨遇金的故事,还是建筑本身,都很传奇。

宋明璟笑起来,“这就是我喜欢到处走走的原因。”

他们要待到明天早上,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村里逛逛,和村民聊聊天,谈谈对这里的看法。

钟渝拍照的时候,周围总跟着一群小孩子,好奇地打量他手上的相机,他心念微动,温声问:“要帮你们拍张照吗?”

“可以吗?”有个小孩怯怯地问。

“当然。”他微微一笑,目光四处逡巡,找了个光线和景物都不错的地方:“你们在这站好,我帮你们拍。”

几个小孩你推我我推你,陆陆续续地站在一起,只是对着镜头,他们的表情都不太自然。

钟渝半蹲下身,用镜头对准他们:“西瓜甜不甜?”

孩子们笑开:“甜!”

钟渝看着镜头里的他们,这些应该都是留守儿童,穿着不太合身、也不太干净的衣服,但笑容却很干净纯粹。

咔嚓——

小孩子们兴奋地凑过来看照片,钟渝蹲下身,一张张翻给他们看,忽然有道童音问:“照片可以洗吗?”

“嗯?”钟渝看向她,“可以。”

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想寄给爸爸妈妈。”

“我也想……”

“还有我!”

钟渝了然,这些小孩说不定很久没见爸妈了,也没有智能手机,不知道还能发照片,于是就想把自己的照片寄过去,以表达思念。

他沉吟了下,说:“这样吧,等我回去洗出来,再寄给你们,好不好?”

小孩儿异口同声:“好!”

衣角被拉了下,又有个小孩小声问:“能不能给我爷爷奶奶也拍一张?”

钟渝点头:“好。”

他跟着小孩去到家里,望着可谓是家徒四壁的家庭,心情有些复杂。

不知谁传开的,说他可以帮忙拍全家福,于是大家都来请他拍,钟渝倒是很耐心,不厌其烦地挨家拍完,一直拍到天黑,相机快没电了才结束。

陈雁秋俯靠在栏杆上,望着下方帮人拍照的钟渝,拱了下宋明璟的肩膀:“你这个学弟,挺有意思的。”

宋明璟眸子微眯:“怎么个有意思法?”

“外冷内热吧。”陈雁秋说,“看着挺冷淡的,但内里很柔软。”

宋明璟轻笑,说:“你觉不觉得,他身上有一种……人性光辉,就是你会感觉他对弱势群体充满人文关怀,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施予,而是把自己放低,真正地去体验与感悟,从而发自内心地共情。”

陈雁秋眨了眨眼,忽而笑出声来:“所以这也是你邀请他加入的原因之一?”

本次霍普杯的主题是乡村建设,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人文关怀。

“嗯。”宋明璟并不隐瞒,“虽然他才大二,但他的能力你应该也有所了解过,毫不夸张地说,他完全能独当一面。”

“看来你对他的评价很高。”陈雁秋挑眉,“不过确实,我大四的时候都未必有那么好。”说着她偏过头,揶揄地注视着宋明璟:“你不会对他有意思吧?”

宋明璟睨她一眼:“别乱说。”

“别说没意思,我可不信。”陈雁秋笑容意味深长,“你这人虽然看着像中央空调,但可从来不做无用功。”

宋明璟不想多解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